美国政府如何增加就业率?
这个问题的提法其实有点问题,因为美国就业率的提高并不是什么宏观政策能直接“增”出来的。 所谓美国的失业率一直是下降趋势其实是事实,但是下降的原因并不简单。2013年2月的失业率达到5.7%的高点(这是2011年“大衰退”以来的最高值)后,就开始持续下降,到2014年10月已经降至5.0%。但这个下降并非来自于所谓的政府政策,而是来自以下三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
第一、自然失业率(即真实潜在的失业率)继续走低。在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由于人口结构因素(如退休人口比例上升等)的影响,导致自然失业率持续走低。2013年底的劳动力市场总体处于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
第二、结构性因素在影响失业率变化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长期失业人群的再就业。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速度在加快,导致了部分行业出现缺工现象。例如,根据劳工部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酒店/住宿/餐饮业的职位空缺占比平均超过10%,制造业也超过了8%。低技术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幅较大,这些行业对技能要求较低,因此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但就业增长速度较快,吸纳了较多的求职者。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一再暗示将开始逐步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出现分化,投资者提前购入原材料以防未来价格上涨,这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升,使那些面临成本压力的行业(比如能源和金属开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限制,对这些行业就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短暂的通货膨胀可能是导致失业率短期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美联储一直宣称其降低通胀的目标是长期性的)。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隐含在契约中的期权价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失业保障计划受到影响。例如,假设一个失业者签订的一年期合同中约定了5000美元/月的救济金,而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是5%,那么实际的救济金金额会低于条约金额,因为债务人(政府)用更少的货币就能购买同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了追补因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债务人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样,一方面贷款(包括失业保险)的实际价值下降了,另一方面,债权人(劳动者)得到了实际价值的补偿——即工资(或生活费补贴)的增加。虽然这种因为暂时的通货膨胀导致失业补助增加的情况只能是暂时的,但随着经济的运行,这种情况终究会消失,从而回归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