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支持证券如何分层?
进行分层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资产可能存在违约,当发生违约时,其现金流不足以支付证券本息,而为了吸收这种风险和信用损失,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投资者对证券的信心,促进证券发行,因此将发行的证券分为不同档次,分为优先级和次级证券,优先级证券可以再进一步根据信用评级进行分层。
分层的依据是根据信用级别的高低,或根据收益和风险的大小,通常根据现金流的分配顺序,将证券分为优先级和次级。分配时,优先级证券享有对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的优先分配权,只有在优先级的证券的本金和利息完全得到清偿之后,次级证券才可以分配收益。因而,优先级证券面临的风险较小,可以给予较高的甚至最高的信用评级,次级证券面临的风险较大,信用评级较低,甚至无评级。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次级证券的信用评级比优先级低3~4个级差。
分层后,优先级证券可以进行信用增级后在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次级证券通常不由发行人发行,而是由发起人持有。次级证券吸收信用风险和信用损失,一般无票面收益,它只有在优先级证券得到完全清偿后才可以分配收益,因而它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其收益率较高,也可以说,较高收益也是对承担高风险的补偿,这种高风险即为主权风险,因之,次级证券也称为“权益”。在美国,次级证券一般由原始权益人或投资银行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