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出清有哪些企业?
2015年-2016年是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第一波,当时去的是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主要是用环保和能耗指标来衡量,属于“落后产能”的,很多都不符合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价格很低没人要。这一轮去产能,钢厂基本都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 2017年开始第二波产能出清,这次是以去产能、去库存为核心。因为上一轮去产能力度不够大,很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了,但是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而且这些钢铁企业大多集中在华北和东北,随着京津冀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这些地区的钢材需求将会明显下降,所以这轮去产能是从供给端入手,压缩产量。同时由于前几年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库存量非常大,所以在去产能的同时要去库存,否则对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经过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去产能的工作,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进入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去产能的步伐并没有停滞,而是继续加大力度。尤其8月份,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以后产能置换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工作出台更具体的要求。《通知》提出,严格新增产能规划,严控增量;明确退出方式,以减量置换为主;完善产能置换方案,加强审查等。政策风向再次转向供给侧,钢铁板块应声大涨。
目前看,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已经看到了实质性的效果——产能利用率低,缺钱的钢铁企业大量倒闭。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9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65亿吨、7.13亿吨和9.36亿吨,同比分别下降4.6%、1.8%和2.2%。16个省份生铁和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5个省份的钢材产量同比下降。其中湖南省生铁和粗钢产量降幅超过10%,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钢材产量下降则超过了20%。 钢铁需求的下降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现在钢贸商的订单明显不足;而房地产、基建等领域虽然需要钢材,但多数是短结算,并且压价明显。这种需求不足、价格下滑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小钢铁企业全部被淘汰出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