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拒绝了滴滴的投资?
滴滴在成立之初,曾先后获得中信产业基金、腾讯、淡马锡等投资机构的青睐,然而最终成行的仅有软银赛富和腾讯这两家,其中,软银赛富出资5000万美元,占股12.4%,为最大外方股东;腾讯则出资1亿美元,占股8.4%,为第二大外方股东。 为何当时吸引这么多的投资机构?
首先,自然是看中了滴滴拥有的庞大流量。众所周知,滴滴自2013年正式进军出租车网约车业务以来,便迅速占领市场,仅两年时间便掌握了90%的出租车网约市场份额,同时还将业务扩展至海外,成为国际知名的打车软件。 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滴滴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中开展业务,服务乘客超过10亿人次,注册司机超2000万,日订单峰值高达700万单。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能够拥有如此海量用户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多,因此滴滴自然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追捧。
其次,滴滴成立的初衷便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解决出行行业诸多问题,如出租车行业“乱喊价”、乘客打车麻烦等诸多问题,因此如果投资滴滴,便能从中获益。当然,滴滴的发展也的确没有让这些投资机构失望。 成立六年后,滴滴终于成功赴美上市,这也就意味着当初投资滴滴的这些机构均可以兑现收益了。不过却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投资滴滴而损失惨重,如最早投资滴滴的中信产业基金就被迫通过法律程序追回部分款项,而这也是令滴滴创始人程维最遗憾的一点。
虽然后来滴滴陆续进行了数轮融资,但外界始终有传言称,若滴滴顺利IPO,这些被拖欠的资金就有望得到解决。不过现在来看,这个愿望似乎很难实现。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或许滴滴曾经拥有的海量数据也被这些投资机构看中,毕竟数据价值在当今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