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是不是美国31?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弄清楚一个事情——在工业体系中,产品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常常说,“产品”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但是,我们想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产品”,其实是指整个工业体系里,从原材料、加工设备到中间品,最终经过无数道工序,由工人们辛勤劳动最后制作出来,能够供给人们生活、社会运转的实体物品。 而那些不能实物化,无法被直接感知的东西,比如服务、知识产权等,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产品”,其实就是工业体系里的“最终商品”。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即人们愿意支付成本购买它们。 三一重工的产品,就是混凝土机械、履带起重机这些最终商品。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都需要各种机床、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检测仪器等作为支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分析三一重工的价值链,就必须得从这些东西入手。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本身也是价值链非常长的过程。例如,发动机需要研究开发、需要钢材、需要一个流程复杂加工精度高的生产线才能完成等等。难道要我们一路追溯到钢铁行业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当我们谈论某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该企业所具有的某项权利的竞争力——这项权利可能是一个设计专利,也可能是一项技术,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总之它不是一堆散乱的零件或资产。
而一个企业拥有的这份权利,是通过其长期努力获得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其资源条件的限制。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能更有效地制造商品的能力越强,这个企业赚的钱就越多。而这个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竞争优势”。 这个“竞争优势”就像体育竞赛中的“先发优势”一样,你比别人领先一步,你就赢得了竞争。
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拥有两项以上的“先发优势”,那么这个企业就很可能赢得很高的利润。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有一项甚至是多项“后发劣势”,那么这个企业很可能就要遭受损失了。 所以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会理解什么是“产业链思维”了。 “产业链思维”就是说,要像运动员比赛那样,你得想清楚哪些项目是你先发的,你想争取“先发优势”;哪些项目是别人先发的,你要避免“后发劣势”。只有这样,你整体上的竞技水平才能够提高,你才能够赢得更多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