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增长乏力原因?
进入2015年,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机构,个人贷款均出现明显萎缩。以股份制银行为例,其个人贷款所占营收比例已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不少分析指出,除却基数因素,这也体现出银行个人贷款增长情况不佳。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个人贷款发展迅速。近年来,以房贷和车贷为代表的个人贷款业务迅速发展,银行个人业务竞争激烈。特别是住房按揭贷款,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都有很多产品可供选择。2008到2014年7年时间,住房贷款从4.1万亿增长到11.9万亿,年增长率达到了13%。而与此同时,车贷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则在15%—20%之间。不过,这种高速增长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显著变化。从9月份开始,所有银行的个人贷款均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受“利率新政”影响。所谓“利率新政”,是指由央行和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协会关于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该政策加大了对包括银行信贷员在内的个人贷款参与各方的监管。而之所以加大监管,目的就是要整顿个人贷款乱象。
在新政下,个人贷款规模增长受限。
特别是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法规要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不得运用贷款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同时,为抑制消费贷被过度使用和违规进入楼市,部分城市商业贷款的发放也得到有效抑制。
上述政策一出,个人贷款从业者都知道,个人贷款的生意会难做很多。正因如此,在2015年1月1日个人住房贷款实施“认房又认贷”的新政策后,大部分城市个人房贷业务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即便有银行还在做住房贷款,其发放速度也明显放慢。同时,为了争夺资源,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下行,放款速度不断加快。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很多银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打下9折甚至8.5折,放款时间则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
除了政策因素外,银行个人贷款增长乏力,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分不开。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了不少储蓄资金。银行的钱“不好挣”了,其靠存贷差赚取收入的模式遇到了新的阻力。而P2P等互联网金融则相当于个人贷款的“小额放贷”。这种新兴业务相比于银行个人贷款,既能获取更高额的利息,又不受信贷规模的限制。在银行业总体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银行的“胃口”也已被养得极大。不少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一般要求拟贷款人收入在8万元以上,甚至10万元以上。
这大大限制了个人贷款的发放范围与效率。而P2P机构则可以根据贷款人的资质迅速匹配相应的资金,“小额分散”地为广大中小个人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使个人在方便、快捷、安全的同时,享有什么都贷、随借随还等便利。正因如此,个人贷款的规模被限制的同时,很多被银行拒之门外的个人贷款,却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顺畅地执行。“相对于个人贷款,P2P贷款最大的优势就是贷款效率高,而且费用极低。”以上海市一家P2P平台高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