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林有名吗?
我1976年进梅林,1983年离开。记得刚到梅林的时候,整个厂没有一座高楼,最大最高的建筑就是两栋车间,每个车间四层楼高,每层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员工宿舍是一排排的平房,分上下铺,八个人住一间,相当拥挤。厂区很宽敞,但绿化很少,路边到处都是绿化带。
当时工厂有两大业务,罐头和饮料,我进的车间是罐头生产。刚进车间,就被师傅领着去洗罐,因为刚出厂的门禁卡不能进车间,而等卡过了期再进去就得重办手续了!那时候车间实行的是标准工时制,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个半小时,加班按三倍工资计算。虽然时间规定得很严格,但是经常会有加班加点。
由于刚刚进入工业发达的城市,看到一切都很新奇,而且自己也正好年轻力壮,所以加班并不排斥,反而感觉加几天班还可以接受。当然,工资也还不错,至少比下乡种田强多了。 梅林罐头厂的生产线是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入,经过投料、蒸煮、轧盖、冷却、检重、包装、入库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形成各种罐头产品,全部由电脑控制完成。工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各个工序间搬运产品,以及配合机器进行一些人工操作的工序。如给产品封口、包装。
那时候的产品都是纯天然的食材做的,如鱼肉罐头是用一条一条新鲜鱼做的,牛肉罐头是用一块一块新鲜牛羊肉做的,味道真的很不错,至今让我回忆起来都津津有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资开始进入中国,他们利用我们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量进口原材料,在国内建厂,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将产品出口海外。与外商相比,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低,还有税收优惠(免关税),以及提供廉价原料。这些优惠使得他们的产品同样具有价格优势。
随着外贸业务的开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迅速提升,尤其是出口总额更是大幅提升。到了21世纪,已经基本没有了传统制造业对外国产品的限制。像梅林这样的传统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寻求发展,梅林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陆续上了一些新项目,比如果汁饮料、酸奶,以及后来的微波炉炖锅等等。然而,这些新兴业务并没能从根本上挽救梅林下降的步伐。相反,由于原有的基础不牢,品牌竞争力不足,不少新产品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直到后来通过重组改制,引进战略投资方后,才逐步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