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煤气是天然气吗?
北京用的燃气,主要是两种气源,一是煤层气的液化天然气(LNG),二是油田伴生气(CNG)。两者进化的路径不同,产生的终端产品——天然气相同,所以称为“煤制气”和“油制气”。其中煤层气是指利用煤矿开采过程中,从地下直接提取的气体。根据《北京市煤层气资源和开发规划》,到2015年,全市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3.8亿立方米/日左右;到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总量将达到6.4亿立方米/日。 目前,北京的煤层气和油制气主要来自河北固安和永清县的煤制气工程以及山东、江苏等地油田的产能。
此外还有少量进口天然气作为补充,如加拿大LNG和澳大利亚的液化石油气。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我国也是有煤层气的,其实就是煤矿里携带的气体的统称,包括瓦斯、氮气、氧气等可燃成分和部分有害气体。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共有70%的煤矿发生过瓦斯事故,每年因瓦斯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占煤矿事故的60%~70%。
由于煤矿中瓦斯浓度高易爆炸,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必须及时排卸瓦斯的有害气体,以保证安全。在我国不少地方把从煤矿中分离出来的瓦斯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我国的煤制气技术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但技术一直不过关。一直到2007年后,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以及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实施,煤制气才迎来高速发展期。
目前除了以上三种天然气的来源外,还出现了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北京的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正在建设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一一涪陵页岩气田,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之一。
城市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是经人工生产、发展、储存和供给的一种能源,主要用作燃料(约占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燃气源经过了由煤制气到液化石油气再到天然气转变的过程。北京市现已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化,保留了部分瓶组气化站和液化石油气点供。
也就是说北京的燃气有天然气和煤气,两者都是易燃气体,都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都需要在使用中严格管理,安全使用。但两者也存在很多的不同,比如我们常说的管道煤气,实际上,是人工煤气,也称之为煤制气,是煤炭作为原料和气化剂在煤气化炉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而制取的。燃气中可燃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甲烷、一氧化碳等,人工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人吸入后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 力,从而使全身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的最大区别就是天然气中不含一氧化碳,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我们日常使用中不注意的话,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特别是人工煤气(即管道煤气)泄漏后,极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因此无论您用的是煤气还是天然气都要注意用气安全。
除了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外,燃气的主要危险就是具有爆炸危险性。例如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5.0%-15%(体积比)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里,如果天然气的泄漏量高于5%,如果遇明火(包括火花)则会有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在使用燃气时,要注意通风,使用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使用完毕或离家时要关闭燃气具前的阀门,确保用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