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关注企业哪些指标?
简单说,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三个层次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第一个层次为定性分析,主要依靠行内的信贷专家对企业进行初步的评级,判断贷款的风险偏好; 第二个层次为目标客户授信额度审核,行内信贷部门将客户的申请资料收集后提交给风险管理部,由风控部门对客户的可贷额度进行初步核定 第三个层次为借款合同签订前审查,这一层是授信审批中的核心,也是最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 在合同签订前的审查中,银行要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质押物等进行严格的评估,同时结合市场情况、行业特点、资金供求等因素,计算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从而最终确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很多银行会将上述内容进行融合,比如在对项目融资进行评估时,会考察项目的预期效益、财务状况以及偿债措施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定量分析与综合判定,来对项目的风险程度作出合理的估计。 在对融资主体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借款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银行会通过考察企业法人(自然人)的资格与资信、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及贷款卡等资料进行初步的评定。
随后,银行还会通过查阅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和风险程度。 对于存在抵押、质押或担保贷款的企业,银行的审查会更加细致,一方面要考察抵押品、质物的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或冻结的情形;另一方面还要核查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处置权,以确保银行在出现逾期情况下,能够顺利实现债权。 当然,对于不同银行而言,由于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存在差异,因而在审查上也会有细微的区别,但都会围绕企业偿债能力这条主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