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因何而死?

柳新瑞柳新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中国的企业到底是怎么死的 2013年1月,央视报道,河北白沟某童装厂,工资每月只有690元,而同一地区的务工者月收入却高达4500—5000元;该厂员工称,虽然工资低但是活少,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日还休息,还能照顾家庭。 而同样是做童装的浙江温岭一些工厂,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普通员工月收入普遍在四五千元左右。 当然,央视报道时,特别强调,由于当地很多工厂都提供食堂、宿舍,因此在衣食住行上,当地的工资水平看起来并不高。如果把这些福利去除的话,那些工人拿到的钱就要高得多。 这是不是意味着,同样做服装加工,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比国外的企业税后利润要高得多?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耐克或者阿迪达斯,他们的生产环节,是不是也是像中国这样,给工人的待遇比较低,然后再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弥补呢?我相信肯定不是的。为什么?因为美国没有类似央视的这种媒体存在,如果阿迪达斯或者耐克出现这种剥削工人的现象,立马就会被曝光,这些西方企业的老板尽管很聪明,但再贪也不会贪出地球去。 而中国的企业往往就死在这一点上——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消费者误以为外国企业都是把全部成本算在产品价格里面了,而中国企业则是把各种成本都压缩在少数工人的收入里,中国品牌的产品要比外国品牌的产品价格便宜不少。 但实际上,有些便宜真的是“沾”着血的。

宓蔚月宓蔚月优质答主

在中国,每年有无数的企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掉了,有的是死于市场的竞争,有的是死于政策的改变,有的是死于资金的断裂,有的是死于战略的失误。不论这些企业生前如何风光无限,死后留给人们更多的却是悲凉和叹息。

其实,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最终的死亡都是因为企业内功修炼不到位,也就是企业的内生力和内生聚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生无所息”是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经常引用的恩格斯的一句话。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必须不断“生息”,只有生有所息,才能息有所生,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发展,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自生能力,也就是企业内生力。

当然,企业的内生力还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能够吸引、培养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的能力与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匹配,让员工的潜能与企业的平台和环境相匹配,这是企业家必须解决的难题。企业内生力的提高和发展不仅需要企业不断进行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制度完善、管理创新、技术进步。而企业的内生聚力就在于此,是制度、管理、技术的整合力量,具有更大的能量。

企业是发展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内生力和内生聚力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持续增长,这样企业才能够发展壮大,基业长青。如果企业的内生力和内生聚力停滞不前,导致其达不到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成长之路就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内生力和内生聚力,是企业发展的两个基本动力,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

对于企业家来说,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企业内生力和内生聚力是最需要思考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下滑的时期,更需要广大企业家进行深刻反思,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企业家就能够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向发展新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