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良率是谁算的?
银行对借款企业的贷款质量分类,是按五级分类法做的,即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档划分,分别对应着100%、75%~90%、50%~74%、25%~49%和0~24%的不良率区间,并以此计算出商业银行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简称“拨备”)。 虽然目前监管部门没有强制要求银行业披露其具体的贷款不良率数据,但根据新准则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重新评估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并根据风险性质将客户贷款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从上市银行的年报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信息的。
例如,兴业银行在年报中把公司贷款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分别对应的贷款质量评级为3A、2A、1A、BBB以下;招行则在年报中把公司的贷款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五类,分别对应着优、良、中、差、极差的评价标准,并在报表的附注里详细列出了各类贷款的数量及比例。不同银行的贷款质量分类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这几类的划分肯定是存在的且有着明确的定义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坏账”其实是一个俗称,指的就是金融企业无法收回的贷款或投资,严格来说应该叫做“不良资产”,而金融企业所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现金、存放同业款项、投资、贷款等各种项目,所有的资产都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金,一旦某个项目出现不良,就要及时计提,也就是先要确认,然后才能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