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会所做什么的?
“中国会”这三个字我特别特别喜欢,因为它的内涵实在太丰富、太大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了。 中国会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会就是某某商会或者什么协会之类的,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
我在研究这个“中”的时候写过一篇很长的解答。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所谓中国会,是近代西方人类学家和中国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对这个时代社会的一种称呼,这种叫法源于费孝通先生所著《乡土中国》一书。在这本书里,费先生用“基层建制”来指称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并用它来解释中国社会的一些特征。
“基层建制”这个词比较拗口,而且很难用一个固定的含义来定义它。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过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什么是“基层建制”。 这个例子就是晚清的旗民户籍制度。我们都知道,清朝时实行的户籍制度是“汉民十户一甲,满民八家为一牛录;五城按察分司,设正副都司各一,督理城卫,统辖旗民人等”。也就是说,在清朝的首都,居住着八旗的军户和民户,每个旗又分别被组织成一个个的牛录,由一帮子弟世袭掌管。而每一牛录之内,则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十家人编成的甲,管理居民事务的官员就从这些甲中选任。这样每一个旗民就都在基层组织中有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基层组织一直延伸到最底层,甚至影响到百姓的家务事。
比如在婚姻上,规定旗民民妇不得嫁与夷狄,同时旗民男不能娶汉族女子为妻,否则处罚罪人。在婚姻方面,除了丧偶和外嫁归宗的女子可以回夫家外,其余情形都是违法。比如妇女怀孕了,如果被怀疑不是丈夫所生,即予以刑讯,以审明奸夫淫妇。如果是妻子被外人强奸,还要处罚丈夫,认为丈夫管教不好家里,给家庭带来了耻辱。 类似的,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地方,县以下的地域,同样存在着相似的基层建制。不过在这里,管辖他们的并非八旗官吏,而是由地主绅士们组成的社团来治理。
这些由绅士们组成的团体,就是所谓的“中国会”。在这些社里头,有着清晰的上下级关系。每个成员都被赋予相应的职责,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些规则和文化传统,都是在现代性到来之前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存在着的。 所以,简言之,中国会就是中国古代乡土社会的现代版本。它是相对于城居社会而言的。在这里,有类似英国式议会民主的乡间议事厅,有类似于西方市民社会的私法庭,还有像西方教会一样的宗法制度。只是在这里,权力来源于传统,而被治理者出于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