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怎么盈利?
1、基金会不是企业,没有盈利的要求; 2、公募基金会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所有资金流向都有报告。 非公募基金会主要做慈善项目,盈利很难定义。一些基金会会投资,以获得理财收益,用于开展慈善项目。但一般情况下这部分收入很少,不足以影响公益项目的实施和基金的运行。 对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的探索是近年来基金会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我国对公益性捐赠有明确的税收政策,但执行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的条件、流程和限额。同时,对于部分公益性质的组织,如民政部门注册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及符合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可以享受免税优惠。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扣除: (一)公益性捐赠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向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捐赠。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指依法设立或者登记,从事公益活动,且其成立的宗旨和主要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下列组织: (三)在会计核算上,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应按照税法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准确进行会计核算。
(四)进行纳税申报时,纳税人须提交税务登记证副本,经税务机关核对有关档案资料后,出具税务证件,方可办理减免税手续。 总之,要想让企业的捐赠变成“真捐”而不是“假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将这一笔企业慈善捐款真正地用到实处:
第一,企业捐赠的款项必须要计入企业当年的财务报表。这样企业既做到了对外公示,又能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正常地列支这笔款项,从而减少企业的涉税风险。 第二,企业所捐出的款项必须是确实用于公益事业。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捐出的款项必须真正应用于公益事业,而不是用来补充企业的现金流;二是所支持的项目应该是具体的公益项目,而不是用于企业日常运作的资金流动。 第三,企业在进行公益捐赠时应该尽量走合理有效的渠道,避免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变相利息或费用摊销而增加企业负担。 比如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委托给专门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去实现,并保留好相关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