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投资医疗靠谱吗?
谢邀,最近正好在研究这个赛道,就抛出一些思路供参考吧~ 先给出结论:目前是投入医疗产业的最佳时期! 但具体如何投入、投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一)政策导向,(二)社会环境,(三)行业情况,及(四)投资建议。
(一)政策导向 自疫情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多项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文件,在医保支付、信息共享、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设健康智能互联网,发展数字健康经济的总体目标与方向。 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在严防外部输入的前提下逐步放开本地管控并推动全面复工复产成为当前主要任务。
从政策导向来看,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医疗资源配置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就医需求,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医疗机构的主战场作用,又要积极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资金投入,同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规范化快速发展。
(二)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预计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保健意识的持续增强以及慢性病管理的迫切需求,医疗消费正在从治病向健康管理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了8.7%,高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速。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办公、线上上课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和应用,患者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咨询、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使得医疗产业的数字化步伐大大加速。 无论是老龄化还是慢病人群管理亦或是新冠肺炎疫情都对我国的医疗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塑造新的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行业情况 1、医院端 目前国内公立医院主要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两种,其中专科医院可分为中医类专科医院和西医院专科医院。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公立医院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同时伴有少量药品及耗材销售收入。2020年全国综合医院门诊量28.04亿人次,住院量1.41亿人次,医疗收入7908亿元,净利润-1204亿元;全国专科医院门诊量2.58亿人次,住院量1359万人次,医疗收入2939亿元,净利润101亿元。
可以看出虽然公立医院整体业绩受疫情有所下滑,但盈利水平仍较为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用户使用互联网就医的频率也有显著提高,多家公立医院陆续上线网上医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线上复诊、开处方、送药到家或线下配药服务等。
2、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按照业务模式可划分为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医药零售企业,其中互联网医药零售又可分为线上线下一体型的零售企业和纯线上销售的零售型企业。 从经营品种上来看,医药电商的经营范围主要为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剂、中药饮片等。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目前共有8000余家药品网络销售商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网上交易。
尽管医药电商有着便捷高效的特点,但由于传统医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加之消费者互联网购药缺乏认知度、信任度和高频使用习惯,因此发展始终缓慢。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公众就医行为发生改变,线下就诊流量向线上迁移,医药电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药店销售额达1235亿元,同比增长14.3%,2018年至202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33.3%。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17亿元,同比增长25.5%。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后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纷纷抢滩医药健康电商板块,依托其平台优势和渠道优势,快速占领市场,抢占资源,对中小型医药电商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四)投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节点,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将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民生必需行业,医疗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政府补贴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政策风险是医疗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