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美国制造业回归?
“如何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明题主不是一个盲目欢呼或者批判的人。 其实“如何看”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你更倾向于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还是喜欢看到一个想象中的中国。 我们现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谈到“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往往容易带上一种狂吹的情绪,比如“终于有了一个敢于喊出赶超目标的计划了!”“总有一个梦想叫中国制造!”——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的确没啥问题。但问题是我们在吹捧这个战略的时候往往忘记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战略——“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战略。 这两个战略其实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制造2025”的目标是在实现工业强国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而“十三五”规划中的居民收入目标则是为了夯实消费品市场的基础,为“制造2025”提供需求侧的保证。
这两个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制造2025”如火如荼,各方面资金都投入巨大,各种政策也层出不穷。但是“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三驾马车中消费这辆马儿始终疲软无力,另一方面城乡差距仍然有继续拉大的危险。 如果再给十年时间,或许我们可以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在保持中产阶级占主体的同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坚持一个道路——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之路。这条路上没有奇迹,只有脚踏实地、慢慢积累。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美国制造业复兴”不过是他们经济转型路上的一个副产品而已。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核心目标。 至于有人说这是贸易战的结果,更是有点缘木求鱼。贸易战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产业衰退以后寻求外需扩张,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又难以被其他国家取代。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却没能如期扩大进口——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年份恰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87年和1994年,当时中美贸易逆差分别达到386亿美元和621亿美元的历史高峰。此后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美国逆差才逐渐下降。
近年来随着亚洲制造业的崛起,特别是日本制造业的衰退以及欧洲在能源危机下的去工业化的趋势,美国贸易逆差再次迅速增大。这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担忧。于是我们看到特朗普上台之后不仅大力推动基建项目而且还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
可以说正是中国过去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留下了今天的祸患,而我们今天正在付出的代价就是我们曾经过度依赖外贸的惩罚。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试图复制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间的“美国制造业复兴”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