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贸易赤字高?
中国每年贸易顺差大概3000亿左右,但只有2500亿美元结汇(相当于7.6%的GDP)。因为还有1500亿美元外汇占款(相当于4%的GDP)没结汇呢!这1500亿美元占款是央行买外国资产(主要是美债和黄金储备)形成的,本来是为了稳定汇率、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而准备的。现在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央行必须卖出这些外资资产以换取流动性,所以本质上是中国央行把1500亿美元现金放进了美国的口袋,换来的是中国制造的商品。
相反,美国进出口几乎等额。出口商品美元收入(对外贸易顺差)换成中国资产(主要是国债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进口商品用人民币支付,换成美国资产(主要是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当然也包括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等)。这样两国之间的货币流动就平衡了。 那么,如果中美之间没有货币兑换的限制(如法定汇率),或者即便有,限制很松。比如允许人民/美元的双向浮动(实际上目前就在双向浮动中,而且幅度不小),那结果会怎样?实际就是国际贸易中的“两权相利”(参见《国富论》),双方都能从中获益,但贸易赤字国的货币供给会增加,贸易盈余国的货币供给会减少。但这个“减少”或“增加”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整个世界的货币供给还是增加了,只不过各国分配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最后可能的情况是,某一时间、某一个国家可能处于逆差状态,但同时处于顺差的另一个国家会把它多出来的货币供给通过贸易的形式付给逆差国,从而实现了全球货币供给的平衡。这就是“通货膨胀”(广义,所有物价上涨都算通胀,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但现实中,中美之间的货币兑换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在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很大——虽然名义上有国际限制(不升值),但实际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相当巨大,又不敢(不能)大量抛售美债和美元,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如投资海外产业)把资金流出,否则钱存在国外银行里(外储),天天往外面流,那岂不太荒谬!于是就有了近年来所谓“热钱”的传言。事实上热钱的流入(本币增发)是有成本的(利息+交易成本),不会是无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