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比率增加的原因?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的净资产都是源于他的劳动。比如一个人每年收入一万元,他如果能生活自足就很不错了,几乎没有可能存下钱来买汽车和住房,最多只能支付孩子的学费。如果收入增加到5万元,就会有二、三万元的节余,就可以买一辆摩托车。达到10万元就可以买一辆家用汽车,20万元就可以买一、二套住房。所以收入增加的那部分人,他们的个人资产增加是很明显的。在我们国家有一个不正常的状况,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但住房实物量增长很快。根据我们国家住房部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2年的25年时间里,城镇居民住房的实物量增长了3.1倍,是国民总收入的3.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8倍。
居民住房量这么快的增加,收入又这么慢的增长,就使很多人的收入水平和自己的资产不匹配。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部分增长资产的来源从哪里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2002年,32.6%的城镇居民,他们当年所使用的资金中,有向亲朋好友借的款。这一部分借款主要用于买房和建房。也就是说,从亲友处借来的款占当年个人总支出的16.4%。如果把部分还款也包括进去,从亲友处借来的钱应占当年个人总支出的20%左右。在一些大城市这个比例还要更高。这个20%是什么概念呢?就全国平均而言,城镇居民,2002年的可支配收入是6860元,这意味着有30%的城镇居民当年花费了1372元的亲友借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收支调查资料,当年的可支配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收入只有3211元。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的支出比他的可支配收入要高得多,他的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是不一致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相当一部分借来的钱买了房和建了房。
在城镇中还有约10%左右的人靠其它渠道购房建房,如单位补贴或其它途径。如果把借亲友款和其它渠道来源的资金加在一起,占当年个人总支出的30%-40%。他们当中很多人由于买房建房,其个人的净资产迅速的增加或大幅度的增加。这部分人增加了家庭的净资产总量和户均净资产,也提高了净资产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