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销产供如何打通?

邵国瑞邵国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生产管理中的“物料计划”和“采购管理”两个环节应该如何开展更科学、更高效吧! 先摆结论,推荐一个通用的物料计划模型——KANO模型,再结合企业实际,考虑采购模式的转型方向,即可高效地解决该问题。

1.什么是KANO模型 Kano(かのぞう)模型是由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Noritake Kano)博士提出的需求分析和优先排序模型。在产品质量的领域里,Kano Model 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工具。它用来描述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的需求强度以及这些属性对于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并由此来对产品的功能进行优化。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分析需求的模型。通过对需求强度的分类,将需求由高到低排序,从而实现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 这个模型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出人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以及对这些需求满足的程度。

2.如何将KANO模型运用到生产计划中? 运用KANO模型来进行物料计划的制定,简单来说就是先判断需求属于哪一类,再由相应类别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方案。

根据需求的不同,KANO模型把需求分为五类,由强到弱分别是:必需(Must)->渴望(Wish)->偏好(Prefer)->期望(Hope)->惊喜(Amaze) 其中,“M”表示必须满足的用户需求;“W”代表希望实现的;“P”代表偏爱但不在必要范围内的;“H”代表希望有所改善的;“A”代表超越希望的令人惊奇的。 一款产品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才会受市场欢迎,这类需求通常都是“M”类,属于必须满足的需求,因此在计划时,需要保证充足供应; “W" 和 "P" 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当出现竞品威胁或库存不足等情况导致供不应求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一类;而“H”和“A”则是锦上添花,只有在余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考虑。

所以,根据KANO模型来做物料计划实际上就是将物料划分为几个等级,根据重要性的大小逐一实现。 这里需要重点说的是,在进行物料划分时,要考虑各项物料的齐套性,及前后工序间的顺序性。

3.采购模式如何转型? 你所说的采购模式,我觉得应该是说企业所采用的采购渠道,是自采还是外采? 这其实是企业物资采购策略的一部分,与供应链的优化密切相关。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一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供应商会被逐步淘汰出局,进而改变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时企业的采购模式就会转变为以自采为主,或称之为自营采购。相反,如果企业认为外部采购能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那么就会转向外包采购或者说招标采购。 无论是自营采购还是外包采购,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因为无论哪种采购模式,都要考虑到供应来源、质量保证、物流交付、财务结算等方面,所以供应链管理就至关重要了。

栾娜栾娜优质答主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产供销协同管理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来为企业打造智慧产供销协同管理模式。这其中,移动物联网的应用尤为突出。

从源头抓起,让采购看得见

在产供销协同管理中,采购是源头,而很多时候,受限于信息技术的限制,采购管理变得异常沉重,很难实现实时掌握采购的最新进展。

针对这一难题,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先进设备终端,如平板或手机,通过实时定位和信息采集,能够将运输或购买过程全程可视化。运输/采购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比如停滞过久,或者运输环境不符规定,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预警给管理者,管理者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货物/采购品的最新位置。

在货物/采购品送达之后,利用终端的拍照上传功能,对运输/采购货物进行拍照上传,防止串货行为,同时进行签收,运输/采购过程闭环。

全程跟踪物流,让销售活起来

在产供销协同管理中,销售是目标,而物流则承担着将订单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重担,如何做好物流管理和销售回款,也是产供销协同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针对物流管理,同样可以应用技术终端,对物流进行全程跟踪。车辆启程和到达的时间,异常情况预警,签收过程拍照,都能确保订单顺利完成。

而对于回款情况,同样可以通过平台实时统计,对未及时回款的订单进行预警,以防止不良货款情况的出现。

应用广泛的智慧产供销协同管理模式

智慧产供销协同管理模式,能够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比如在医院器械管理和配送中,在电力设备配送中,在零售业的商品采购和配送中,在医药冷链配送中都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让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订单动态,并提高整个产供销的管理效率,让企业更加智能化,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