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量企业外汇风险?
如何衡量和管理企业的外币风险一直是困扰广大财务与外汇人员的难题,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SWIFT GAR的测量方法。 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简称。成立于1973年,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其会员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和商业团体,现有全球会员4500多个,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其宗旨是通过建立快速、准确、高效和经济的信息交换体系,来改善国际银行业间电子通信的服务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WIFT建立了两套系统,即SWIFT联网系统和SWIFT电信网。
这两套系统的数据流可以相互补充。其中,SWIFT联网系统又称作SWIFT X-400系统或SWIFT 联机系统,它提供的是一种实时(Real Time)的数据传送服务;而SWIFT电信网提供的则是非实时(Non Real Time)的数据传送服务。
目前,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这两个系统,因为前者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发送和反馈,后者能够提供更大的信息发送容量。当然,如果仅仅依靠这两个系统,SWIFT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它还为两个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以便于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系统内的信息。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国家都将SWIFT作为自己国内金融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其为全国性商业银行间跨行转账和汇兑业务的公共网络。 在介绍SWIFT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外币风险评估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SWIFT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贸易交易(Trade Transaction) 和 金融交易(Financial Transaction)。
根据不同的标准,金融交易可以分为若干类型,如按交易的用途可分为支付交易和融资交易等;按照交易的参与者可分为个人交易和企业/机构交易等;还可以按交易是否包含利息,是否包含货币兑换等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通常来说,一笔交易要么属于贸易交易,要么属于金融交易。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一项贷款发放可能同时涉及借贷双方账户的增减,因此这是一笔既包括金融交易又包括贸易交易的复合型交易。
对于企业而言,最关心的一般都是自己与客户的资金往来情况,于是乎自己作为“消费者”一侧的贸易交易便成了最需要关注的内容。然而,除了关注已发生的交易,企业还需要关注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潜在交易——尤其是那些因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衍生品交易。这些交易虽然目前尚未实际发生,但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与企业当前所承担的风险水平相比,往往更加值得关注。
为此,SWIFT设计了面向金融机构的客户风险管理工具-GAR (Global Accounting Risk)。通过该工具,金融机构可以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客户在跨境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首先,金融机构通过SWIFT将交易报文发送给客户,由客户一侧的系统接收并转换成内部格式。然后,金融机构自身的一整套内控制度开始发挥作用,对每笔交易分别进行单核、多核以及文档审核等工作,从而确保交易符合监管要求及机构的内控规范。
一旦某个交易环节出现风险迹象,或者某类交易出现异常,系统就会立即发出警告,以便于机构进行事后处理。 除了监控已有交易之外,SWIFT的GAR还能够辅助金融机构进行前瞻性风险预测。这主要是基于对交易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单笔交易以及各类交易项下具体货物的研究,系统可以自动地发现客户交易中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而向金融机构提示可能的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