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怎么配置股票?
1.建仓阶段(2004年底~2005年初) 这一阶段的行情是以金融、地产和资源行业的上涨为主,整个市场充满了对于经济转型的预期;同时,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下跌,我国A股受到拖累也于2008年1月创下1664点的低位。在这一过程中,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变成市场的最大个人持有者之一,具体如表3-1所示。 我们注意到,自2004年末至2007年末,股票资产比例从19%上升到了49%,债券资产比例则从75%下降至2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在股权资产中,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和分红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这意味着社保基金的投资开始向上市公司直接投资转变。 从风格上来看,此时社保基金更偏好估值水平较低的行业,如银行、地产等,这与中国实行财政政策主导型宏观经济战略密切相关。从国际经验来看,此类政策往往会造成通胀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局面,对此类资产的长期配置需求强烈。而2004年至2007年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此期间GDP年均增长达到10.4%,CPI涨幅更是高达6.7%。在这种宏观环境中,以固定收益证券为中心的资产配置难以获得超额收益,而以股票为主的资产配置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的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07年股票资产比例已经达到49%,但相对于海外养老金而言依然较低,这是因为中国养老金体系目前依然属于“低缴费/低投资”的阶段。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仅1.2%,远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40%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年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1.8%,远远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因此从长期角度来看,我国养老金积累的资金规模以及收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比重有望继续提升。
2.加仓阶段(2007年下半年至今) 2007年中期以来,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房地产调控的实施,以金融和地产为首的非周期行业出现调整,而受益于宏观经济上涨的周期行业则出现反弹,这一过程与2009年后的二次反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此背景下,社保基金再次增持了持有的市值,具体如表3-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增持过程中,社保基金没有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加仓持股,而是增加了换手率,这说明其在资产配置时更加倾向于积极主动。
从结果上看,这一阶段的资产配置基本符合社保基金的初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收益。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后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涌现,这些公司在生命周期中大多处于快速成长期,现金流情况相对糟糕,因此很难给予较高的现金分红,但对于想象空间和未来发展潜力却相当可观,这正是与养老财富管理目标最为匹配的一类资产。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社保基金在未来逐步减持一些传统行业,增持新兴产业类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