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保险贷款吗?
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的主管陈如亮表示,将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发展适合的长周期、个性化、定制化健康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规范开发设计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不得借健康保险名义从事非法集资、传销、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违规活动。
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某些保险公司在产品宣传上为吸引消费者目光,故意淡化保险责任,所宣传的保障功能未明确载于合同之内,涉嫌构成欺诈。另外,在销售过程中,还存在夸大保险责任、代理人员不规范操作以及贷款保险隐性收费等问题。
宣传保障功能未载于合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下短期健康保险产品违规广告中涉及最多的便是“就医垫付”。
据了解,“就医垫付”是指健康保险产品在发生保险事故后,承担被保险人在治疗期间所需要支付的住院费、药品费、治疗费、化验费、手术费等医疗费用中符合合同约定的部分,而不再要求被保险人先行支付上述费用。
“事实上,当前多数承诺‘就医垫付’的保险产品,在宣传中实际上只对被保险人住院时产生的费用进行实报实销,并不覆盖药品费、检查费等。”北大方正人寿山东分公司培训部经理王锡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与国家规定的住院花费的“必选”和“自选”项目不符,实际上是一种夸大宣传,消费者在下单之前应该明确知晓。
不仅如此,记者还对6款宣称可“就医垫付”的保险产品进行了研究,对比其合同条款后发现:在承诺可“就医垫付”的产品中,有5款产品只是承担被保险人住院治疗期间实际发生并且符合合同规定的医疗费和住院费,并未包含药品费、检查费等项目。
也就是说,所谓的“就医垫付”不仅容易被误解为住院费用实报实销,还存在“就医垫付”范围限定在住院医疗费的陷阱。
除住院费用外,“就医垫付”还容易与“住院险”等健康保险产品混淆,尤其需要消费者留心。
王锡希坦言,“住院险”是指保险责任仅为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时,对于其实际发生的住院期间费用,根据合同约定每人或一次性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可见,即便是按照‘住院险’的概念,保险金给付也必须是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时才有保障,而‘医药补贴住院险’的概念其实是增加了补助被保险人在疾病治疗过程所产生的医药费用,以弥补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一种短期健康保险,其保险责任并不是保证被保险人必须住院治疗。”
至于住院补贴,则指的是如果被保人因意外伤害或疾病经医疗机构诊断必须住院治疗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每天支付保险金给被保险人。
违规操作掩盖返佣真相
记者注意到,宣传页面上不仅承诺提供高额保障,还有高额现金红包、拉人头奖励等引人眼球的部分。不少代理人为了获得更多新人加入,还会在新人加入时给予大量现金好处,有的甚至高于其他公司数倍。
对此,王锡希坦言,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保险代理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销售。其通过介绍朋友加入保险获得利益,这一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属于违法行为。”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问题很难予以严格界定,尤其是针对大量“隐性”的返佣行为。“返佣”成为了保险公司管理的难题,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口碑。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关键在于有没有利益驱动的内在动力。保险公司应该严格规定不能与保险代理人分享利益,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让行业形成竞争意识,而不是恶意降低自身利益,通过‘拉人头’等方式激励代理人。”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陶巍告诉记者。
平安人寿新疆分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人崔剑则认为,返佣现象是由于缺乏竞争机制造成的。“如果整个市场都是清一色的价格战,返佣现象或许会消失。从长期来看,由于保险种类及数量的无限多,返佣不会是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