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国有企业亏损?

边海一边海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张五常教授的一个观点“企业亏损其实是企业家的惩罚”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问题是怎么让亏损的企业不再亏得这么厉害,甚至转亏为盈呢? 作为经济学博士,用简单的市场力量去解释企业行为总是令自己觉得有些意兴阑珊的。所以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国的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国企改革,分别是在1978年、1993年、2001年和2014年左右开始的。其中前两次改革是放权让利,把原来政府的行政权力让渡给企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而后的两次则是政企分开,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在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

我们在批判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往往很粗暴,说是大锅饭,实际上我们真正要批判的是中央集权直接调配资源,没有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没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通过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的道路的确是行不通的(因为缺少市场这个调节器)。所以改革总是难上加难。

那么现在的局面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又有国有企业在其中。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最有效率的形态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任何的垄断,同时也没有任何政府干预。但目前我国的国有经济不仅在竞争性行业占有一定份额,而且在许多自然垄断行业也有大量存在。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竞争不足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亏损又不能通过市场来促使它们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政府出手,既要在竞争中引入市场力量,淘汰落后产能,又要想办法帮助国有企 业摆脱困境。

说到这,就引申到一个热点问题——铁公基是否造成我国产能过剩?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铁公基主要是带来了投资过剩而非产能过剩。所谓产能过剩是指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企业亏损。而铁公基虽然带来了大量的基建项目,但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不好,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市场跟着走。由于政府一般只考虑短期经济增长而不考虑长期后果,加之审计报告造假现象严重,这些项目的真实效益到底有多大很难说清。如果把这些资本化到资产当中去,理论上讲确实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但问题是这些资产是不是真的具有可行性就很难讲了。另外,产能过剩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技术落后。我国很多行业的产能其实并不差,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属于粗放型增长,这种产能过剩本质上也是技术过剩。

现在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其实就是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用创新来抢占市场制高点,减少甚至避免未来的产能过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