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缩表中国怎么办?

贡洪伟贡洪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来看,每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2011年的“缩表”了(那次并没有真的加息)! 当时我在中国财政部供职,正亲历那一次紧缩周期的全过程,感触颇深。简单回顾一下那次危机的整个过程,就可以知道当前中国的处境: 美联储2011年6月开始讨论“缩表”,到9月份正式实施,期间还经历了欧洲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等事件,但是美联储仍然坚持实施缩减购债计划,直到2012年底将资产购买规模降至零。

当时国际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散,欧洲和日本都处在危机阴影之中,中美两国成为世界唯一两个GDP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自然不可小觑。

2011年初,随着美国经济企稳向好,失业率下降,人们开始预期美联储将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加息,美元面临升值压力,对其他国家货币汇率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为了应对美联储退出QE可能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降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扩表(德国)、增持黄金(印度),而中国则启动了大规模的基建项目(铁路、公路等大型建设项目)以扩大内需,同时增加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试图通过刺激下游产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能够避免大宗商品价格与中国外汇储备同步下跌,也没有阻止中国出口增长的下滑。到2011年下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也出现下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中国政府毅然采取了主动降速的策略,将GDP增长率的目标值由去年的“保八”改为今年的“保七”,希望通过降低经济增速来减轻通胀压力,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腾出空间。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做出主动降速决策的中国政府很快就面临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压力。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央行先后多次上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将LPR报价模式转变为参考基准利率的模式。

在加息潮水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泡沫化,无数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银行不良率飙升…… 中国没有选择!如果不对上游商品进行调控,任由其自由发展那么下游所有行业都要完蛋。如果没有强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撑,中国经济也将不复存在。于是,中国在两难中选择了一难,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货膨胀,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托底经济,从而走上了长期负债和通胀的道路。

二十年过去,我们终于明白,当年倘若美联储不加息,欧洲不衰退,日本不地震,中国也不至于如此被动。而一旦美联储加息,中国必须随之紧缩,否则美元流动性的泛滥必然会流向中国,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可以说,那个时刻,中国除了加息没有其他选择。二十年前的减息特例成了今天的定时炸弹,让中央不得不承受高储蓄、高税收和高通胀的三高之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