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增强好吗?
“增强型”是对于基民来说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是“主动管理”和“主动投资”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其实“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的概念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以股票指数基金为例,通常按照投资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种类型;其中“积极型”又可分为“主动型”(通过选股或择时进行主动调整)和“指数增强型”(采用量化等方式进行增强)。 相对于“主动型”,“指数增强型”并不追求对指数的复制跟踪,而是通过各种策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期望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因此“指数增强型”又被认为是“主动管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由于构建基准指数的过程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实际上指数成分股的数量往往远远小于全部上市公司的数量;同时由于个股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且不能个列,所以“增强”的范围实际上也是很有限的。 但是正是从这个有限的范围开始,“增强型”有了它实际的意义——“优化”资产配置的效果。因为任何有效的增强策略都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说进行的,所以无论是个股还是行业或者风格的偏度都可以得到优化。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指数增强型”的表现确实要优于“纯被动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优”是建立在“被动”的基础上,即是在“被动”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增强型”才有存在的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A、B两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80分和60分,显然A的成绩要优于B,但B的成绩也比A有优势——至少比A更努力。如果将成绩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努力程度就可以理解为超额收益,那么很显然这两位同学的收益都可以达到85分的标准。这就是“增强型”存在的意义——在一个既定的基准上寻求超额收益。 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额外的超额收益,仅仅希望资产能够稳定地增长,这时候“被动型”就能满足要求,甚至可能比“主动型”效果更好——这就像那个例子里面的A,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是由于尽力了,也不至于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