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包几家企业上市?

梁振雄梁振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打包”的概念不太清晰。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方案是分拆上市,而非所谓的“打包”,因为“打包”这个词在IPO中的含义是在一个申请文件中同时提交多个融资项目的申请材料。 但不论如何,目前港股市场确实存在将多家公司证券化一次进行的情形,此类情况多见于不同业务实体为同一集团下属企业,且业务之间具有一定协同效应的情况。 例如2010年4月,中国建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中国首家进行海外整体上市的建材行业领军企业;2013年1月,中材国际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个实现海外整体上市的中国混凝土核心产业集团;

2015年8月,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CMI)在上证所上市,这是A股历史上首次出现境外上市公司回归的案例;2016年3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将旗下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置入其发行的H股股票中,实现A+H模式套保,并在港交所连续涨停,触发熔断机制;2017年9月中车电动完成全流通换股,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并入中国中车,成为中国中车新能源汽车业务平台;2019年12月底,中国中车再次启动A股上市进程,拟发行不超过30亿元A股股票;2020年4月2日,中国中车A股上市申请获得审核通过…… 类似的案例还有某能源集团将其优质资产置入A股上市公司中,实现A、H两地上市,以及某环保集团将境内节能环保业务相关部分置换至深交所上市等等,不一而足。

但上述案例大多涉及集团内业务板块整合,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只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整体上市后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金使用效率、享受政策红利的机会。与题主提到的“打包上市”概念是否一致,本人实在难以揣测。 而如果题主所说的所谓“打包上市”指的是将业务进行分割并分别推向资本市场的话——那么,虽然国内暂无该种成功案例,但香港市场的情形却是另当别论。 据我所知,某些香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管理层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预先考虑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及路径,并通过架构设计将业务分成若干部分,以适应未来上市的需要,这里所谓业务的切割其实更多的是会计处理的考量。一旦条件具备,即通过拆分重组,将相关的业务主体分拆出来单独运作,并在资本市场上挂牌销售,这实际上等同于将尚未上市的业务提前做“预处理”,让后续IPO进程更加顺畅。

朱振明朱振明优质答主

“打包”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香港确实出现过一次“扎堆”现象,但这次不是打包的。 2014年7月2日,香港联交所主板和创业板分别迎来两家公司上市,分别是上海东方航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及中国金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当日共录得9家IPO申请待聆讯。 这是香港联交所历史上同时迎接最多新股的一天——此前最高纪录是同时迎六家公司上市(包括首次公开招股),出现在2013年6月19日。那天的首发企业分别是北京中航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凡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视媒体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南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及其在香港上市的H股的拟上市公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