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要争当负翁?
这个题目其实有点误导,所谓“负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者”。 这里所说的“责”,其实是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责任,而非债务的责任。上市公司最大的责任就是为股东提供投资回报,因此财务上的责任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财富增值。所以财务上负责的办法就是节约成本,包括减少开支和推迟纳税。 当然,我们一般不会提倡那种极端的做法--为了省钱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无底线降价、无偿捐款……),这样的企业迟早要完蛋的。
我们讨论的这些方案,都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对于不同风格和企业来说,实施起来会有区别罢了。 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在于:如何在不增加支出或者少增加支出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或减少损失,从而最大化企业价值? 我想这是每个管理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举个例子: 假定A公司和B公司同属一个行业,2013年的营收都是1亿元,税后利润都是5000万元。但是到了2014年,A公司的营收下降至9000万元,而B公司却增加了1.1亿元,达到2.1亿元。那么尽管A公司净利润依旧保持5000万元不变,B公司却多了6000万元,高达2.7亿元! A公司的管理团队肯定不乐意看到B公司这样野蛮生长,抢占自己的市场,因此他们思索对策。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采取“低价+促销”的手段,也就是打价格战,企图以此遏制B公司的扩张势头。
如果A公司也学B公司那样扩大开支去砸广告、砸渠道费用,显然非但不能遏制对手而且会削弱自己。这时候正确的打法应该是减少利润分配--即减少支出--来加大在营销方面的投入,甚至可以考虑以低于成本的售价销售产品(这个前提是不能亏损),以此来迅速提高销量,巩固市场份额。只要A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就可以防止B公司进一步侵蚀自己的利益。等到A公司恢复了元气,再考虑恢复利润分配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