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是怎么构成的?

荣文焱荣文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在合理的流动性约束下(即短期内必须卖出的那部分资金是有限的),基金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可以接近任一固定收益品种、股票或大宗商品。但若是可容忍的流动性约束比较宽松的话,则基金的收益和风险表现会远远优于上述资产。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不同流动性的投资策略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水平。考虑三种情形:情形1下投资者必须当天卖出,而情形2则可以3天后卖出,情形3甚至可以6个月后卖出。这里假设每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水平如下表: 假定投资者各持等值人民币资金进行以上三种情形的资产配置,由于债券的到期日一般都比较长,因此我们只考虑中性情形下的利率水平,不考虑基准收益率。

由上表可知,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短期国债的预期收益率要远高于中长期的国债,因为前者覆盖的是中性情形,后者没有包含期限溢价。同时,由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基本上保持不变,因此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收益基本取决于风险水平,显然,当投资期限较短时,风险较高的股票获得的收益会更高,而当投资期限较长时,风险较高的股票反而会导致总体收益的下降。

现在我们来讨论基金的可能构成情况,首先来看最简单的情形:50%的资金用来买沪深300指数,另外50%的资金用来买中长期国债。这种情况下,无论资金是否有限,基金的总体收益和风险基本上由二者相加得到。不过,由于股票的弹性较大,在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资金流动性紧张只会减少股票的那一半仓位,从而明显降低基金的预期收益;但是,如果投资者的资金是无限的,即使全部用于买入长期国债,整体收益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

再来看更复杂的情形:将90%的资金用来买沪深300,用余下的10%的资金来买中长期国债,并且假设所有资产按照等权重的方式配置。这时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受到两个因子的影响:一个是标的资产的择时因子,另一个是标的资产的择品因子。其中,择时因子反映在不同日期买入不同标的资产所带来的收益,而择品因子反映在不同的标的资产之间进行配置所带来的收益。很明显,对于基金这种主动管理机构,如果能较好地确定这两个因子,并且不断重复调整,则有可能实现超越基准的预期收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断地改变仓位比例就能无限逼近任何给定的收益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分的灵活选择时机很可能会造成交易成本过高甚至是无理的要求。基金管理人需要在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做出权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